“俏小丫”“俏”出文化新风尚
——最美志愿者何凤转事迹材料
个人简介:何凤转,女,无党派民主人士,1975年6月生。现为怀宁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美术馆负责人,安徽省美协会员。十年来,她坚持书画培训留守儿童、书画进校园进乡村关爱留守人群 、一周一次为残障儿童“美育疗愈”、创作戏剧助力乡村振兴、创作漫画1000多幅图说民生 。志愿服务达5000多小时。作品多次获省部级奖。
事迹简介:作为文化工作者,何凤转精通舞蹈、书画、戏剧创作;作为文化志愿者,她勇于探索,甘于奉献。十年来,何凤转一直情系乡村,立志为乡村发展做有益的事。何凤转团队年志愿服务工时逾1万小时。项目和团队先后获得“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志愿服务线上大赛三等奖”“安徽省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等荣誉“全省巾帼志愿服务大赛优秀奖”“安庆市志愿服务大赛优秀奖”。
艺爱留守文助残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孤独的。”何凤转深情地说。“艺术能给孩子们打开心灵的一扇窗,而不少农村学校艺术教学师资匮乏。”调到文化馆的第二年,何凤转就萌生了利用自身艺术专长,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的想法。在县文化部门的支持下,何凤转依托县美术馆资源,开设了儿童书画室、手工制作室、儿童作品展厅,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留守儿童进行书画教学培训,同时组织社会各界10多名有美术特长的爱心人士,成立了美术志愿服务团队,坚持每月两次到乡村学校,为孩子们进行书画辅导。10年来,志愿服务团队发展到50多人,足迹遍布全县各地,他们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乡间,给众多农村留守儿童带去心灵的温暖,点燃艺术的梦想。在何凤转的帮助下,地处偏远地区的雷埠乡、腊树镇、小市镇,近年来共有200多名留守儿童走进书画艺术世界。
2022年3月5日,何凤转携“书画小课堂”走进枫林学校。
2023年5月26日,何凤转与孩子们参加“党是阳光 我是苗”少幼儿书画大赛。
在此基础上,何凤转负责的“俏小丫”文化助残志愿服务坚持为特教中心的残障儿童进行一周一次“美育疗伤”,每次回来记录服务日志。她在其中一次的日志中写道: “今天是‘俏小丫’第7次志愿服务,我将一卷长纸固定在黑板上,让孩子们在同一张纸上涂鸦,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很欣慰,小伟终于学会不在别人的画稿上乱涂,只在空白处画自己想画的;孤独症孩子小普第一次被请上黑板画画时,很激动,想画却不知如何表达,一边大叫一边流泪,今天,他安静地画了好多长发女人,可见对妈妈的思念之深……”,残障儿童一点点的进步都让她雀跃。
图为何凤转一笔一划教孩子练画。
回访发现,残障儿童家长、特教中心老师均对“俏小丫”持支持、赞赏态度,认为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能力得到提升,心态、情绪更趋于阳光,社会行为更趋合宜,社会交往能力有所提高,家长们也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提振了康复信心。
图说民生树新风
画为心声,画由情生。为培养孩子们的绘画兴趣,也为宣传民生,图画记录美好风尚,8年前何凤转开始创作农村儿童题材的国画漫画,并将一幅幅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传播,或在乡村学校展出,很受孩子们和广大老百姓的喜爱。近年来,何凤转创作反映农村儿童生活的国画漫画作品近千幅。《小丫看民生》《讲文明树新风》《唱支歌给党听》《传承传统从娃娃转》《我是交通安全宣传员》等多幅作品获得安徽省公益广告和乡村文创大赛奖项,她创作的乡村题材国画漫画集《俏小丫》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入选“第二届安徽省廉洁文化精品工程”。“俏小丫”漫画系列逐渐风格形成,文化助残志愿服务品牌“俏小丫”也因此而得名。
剧演戏乡兴乡村
何凤转为丰富和活跃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同样倾注了心血。近5年来,她参与组织、策划的村民春晚达20多场,期间的节目编创、排练等她经常没日没夜的干。“乡村群众演出除了歌舞,就是传统黄梅戏,总觉得缺点什么。”何凤转寻思着如何让村民春晚既愉悦身心,又起到一定的教育、启迪作用,于是她着手进行语言类节目创作。
图为何凤转创作的黄梅戏作品《李四致富》
“我在乡村里长大,熟悉村民们的生活。”2017年以来,何凤转先后创作出反映现代农村新生活、农民新面貌的小品、黄梅小戏、情景剧等作品10多部,其中黄梅小戏姊妹篇《王二返乡》《张三借礼》《李四养鸭》搬上舞台后,先后获奖,村民们普遍叫好。写身边人,讲身边事,何凤转的创作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现代气息。
她创作的《村民广场晒幸福》《李大爷带货》等情景剧,生动展现了乡村新变化和农村群众的新追求。风趣幽默的情景剧,让村民们乐开了花。粉铺村党支部书记操礼斌连连竖起大拇指:“像这样生活化的节目,在我们乡村舞台上呈现还是头一回,不仅新鲜好看,而且宣传了党的好政策。”
为乡亲们创作演出,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何凤转勤奋执着,乐此不疲。她说,这一切都源于自己深怀着的乡村情结!
“俏小丫”“俏”出文化新风尚
发挥艺术专长,关爱留守儿童,何凤转一直没歇着。平日里,她很少休假,除了当好志愿服务团队的“领班”,她还帮助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长期坚持培训她们就业技能, 让她们在社会选择中找到谋生的工作。何凤转就是“俏小丫”,她“俏”出文化新风尚!10年来,开展了500多次活动,温暖了10000多名“留守儿童”,受益人次达几十万,受益范围覆盖到全县乡镇村。2017年,何凤转被省文化厅授予“安徽省优秀文化辅导员”称号,她负责的志愿服务团队也获得“安徽省优秀志愿服务团队”殊荣。2020年10月,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举办的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线上大赛三等奖,成为安庆市唯一入选参赛并获奖的项目。该项目还获得”安徽省巾帼志愿服务大赛优秀奖”“安庆市志愿服务大赛优秀奖”“怀宁县先进志愿服务典型”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