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凯发官网入口

怀宁“流动博物馆”项目:传承历史文化 倾听文物故事志愿服务-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

2023-05-31 责任编辑:徐 绢雅 来源:安庆文明网

怀宁“流动博物馆”项目团队以奉献为宗旨,以“传承历史文化,聆听文物故事”为主题开展“流动的怀博”走出场馆,项目团队把怀宁博物馆馆藏文物故事输送到学校、社区,定期到基层县特教中心、养老院、武警中队,开展流动展览、手工艺品制作观赏等特色活动,2020年以来,已累计开展项目活动100余场,累计服务时长达10100小时,惠及群众达40000余人次。2023年1月,怀宁县文物保护中心志愿服务队获评第五届怀宁县“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主题活动多样化。近年来,“流动博物馆”项目团队以“文化进校园”为载体,结合怀宁历史文化或文物背景故事,设立《怀博讲堂》《怀博学堂》《怀博观展堂》3大主题课堂。其中,“赏文物·习民俗”考古知识宣传、“文物赋彩”非遗文化科普、“瞻仰红色遗迹·传承革命精神”红色讲解员讲党史……一系列题材新鲜、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的“文物进校园”活动,使青少年“走”进历史,“近距离”欣赏到文物之美,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流动博物馆”项目团队送知识进校园

小朋友在博物馆制作竹简

小朋友在制作漆器

其次,针对青少年喜爱动手、勤于探索的特点,项目团队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在观文物、赏表演、听讲座等内容基础上,增设集印章打卡、投壶、趣味文物拼图、显微镜体验等多项特色实践活动,邀请社教老师手把手引导青少年学习制作竹简、漆器等非遗技艺,让孩子们在“玩”中边学边悟,了解更多文物知识,体验非遗文化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传统文化,讲好怀宁故事。

三年来,“博物馆文物周边”作为“流动博物馆”项目特色内容,以“祖国,我爱你”为主题,推出了四大活动板块:“遇见东方韵味”手绘帆布袋、“中国地图”五谷粮食画、“红色革命故事”自制主题绘本、木板拼插天安门、“伟大的祖国”纸盘贴画,吸引了不少学生、家长关注、参加。

文化传播有创新。鉴于博物馆藏品丰富,文物精美,文化传播价值较高,重点藏品、老照片里可提取的历史文化元素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流动博物馆”项目以“品鉴怀宁文物,讲述怀宁故事”展览为核心,辅以“怀博讲堂”“传统文化体验”“怀博知识宣传”3个活动板块,全方位展开文化服务,展示怀宁厚重的文化底蕴。

国庆奇妙夜,在博物馆志愿者带领下,孩子们体验剪纸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课。

项目团队制作了《大展宏“兔”——2023癸卯(兔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文脉传家 松风水月——邓稼先家风家教展》2个流动系列主题展览。增加《文物中的怀宁历史》《艰苦奋斗的怀宁精神》《好家风传万家》3大主题课程。开放功能展厅,面向社会大众传授剪纸,陶泥非遗手工技艺……满足了基层群众对文化多元化需求和多层次体验。

2023年3月,“流动博物馆”项目团队送文化进校园。

志愿队伍专业化。吸纳志愿者,壮大项目力量。为挖掘、锻炼、壮大志愿宣讲队伍潜在力量,博物馆志愿服务队中参与该项目的志愿者每年基本保持在40人左右,同时,联手县特教中心、县幼儿园、各中小学等单位组建了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团体志愿服务队,形成了一支个人加团体、内外联动的项目执行团队,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人员保障。

为提升项目的服务质量,博物馆志愿服务队组建专门的项目管理小组,建立科学合理、协同高效的项目运行机制,从制度层面保障项目招募、培训、考核、上岗、策划、实施、评估等各环节有章可依。

项目采取常态化与特色化、线上与线下、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实施模式,重点聚焦节日节点,实施“弘扬传统文化,赓续红色血脉”“雷锋纪念日”“国际博物馆日”等多项特色志愿活动,积极吸纳来自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海南师范等高校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接待观展团体、服务观展群众累计达3.02万人次。

社会成效范围广。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流动博物馆”项目团队走进校园、考古工地,以各种形式的展演活动普及公众考古知识,增强全社会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意识,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展示怀宁县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成果。

秉着让文化遗产充分“活起来”,文物之美“晒出来”宗旨,6场“我们的节日·春节”系列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于2023年春节期间上演,精彩展览、剪一剪,画一画、制作小工艺,将春节喜庆祥和氛围推向了高潮。

精美的馆藏品吸引学生驻足欣赏

“流动博物馆”项目团队以“文化进军营”“送展下基层”“第二课堂”为活动主阵地,利用校园、社区、军营、厂区等场地资源,将精美文物和宣传图册进行“流动式”展出。2021年“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系列主题图片展、文艺演出等活动,活跃了军营文化,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良好社会氛围。

怀宁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天然优势,“流动博物馆”项目团队联合县乡镇中小学校,以“学习传统文化,讲好怀宁故事”“弘扬传统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为活动主线,邀请老红军、道德模范、党员走进校园,为学生们讲红色故事、讲文物,讲怀宁历史,让爱国主义教育扎根校园文化。

“流动博物馆”项目团队组织学生参观邓稼先生平陈列馆

在送文化下基层过程中,项目团队积极发挥博物馆社会宣教作用,为中小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迄今为止,各乡镇中小学生定期在红色革命文保单位开展志愿讲解活动累计达20余场,广受好评。

结语:

近年来,项目聚焦怀宁县博物馆、怀宁县邓稼先生平陈列馆、县200处文物保护单位及本县人文历史等领域,依托怀宁县博物馆志愿服务队伍,以“志愿者 文化”的志愿服务模式,打造“流动的怀博”志愿服务项目。项目团队打破地域和时间的局限,以听讲座、学历史、赏文物等主题教育活动方式,向群众普及怀宁历史文化,让更多基层观众身临其境地学习传承怀宁历史文化,感受志愿服务精神。

怀宁县“流动博物馆”已成为馆内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也是常态化开展的志愿服务,是履行博物馆作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践行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方式。让更多中小学生、市民群众得以近距离观展,了解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革命先驱的高尚品格等,为基层群众献上一场场文化大餐。今后,将继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广大志愿者提供多元化、创新性的志愿服务项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