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融之于城
安庆:文明花开满城芳
近年来,安庆市持续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核心任务 着力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之于城,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回眸过去,安庆精神文明建设步履铿锵!
2020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桐城市实现首创首成,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县级)称号;2021年,潜山市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
城市更新 向美而行
“水清景美,路宽灯亮,城市内涵丰富,品质有效提升……”说起安庆的发展变化,无论是生活在这座古城的市民,还是前来旅游的游客都有这样的感触。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沙漠洲漫步,映入眼帘的是亲水平台、生态步道和茵茵草地。“沙漠洲区域一度垃圾成山、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差。”在大观区沙漠洲锻炼的市民说,通过持续治理,如今,这里成了居民休闲娱乐“打卡地”和运动锻炼“健身房”。
近年来,安庆市大手笔“治山理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里大河、免锣巷大河、花亭大河、谷桥大河等截污治污;集贤关矿区生态覆绿;建设晴北路、黄土坑西路、花亭北村三个节点公园及月季花公园,建沿线沿路沿沟沿河景观带,竭力打造“青山绿水”,美化宜城,造福群众。
不仅于此,安庆市自10月起,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创建活动,以公园广场、景区景点、交通场站、文化设施等为重点,对标全国文明城市相关创建要求和住建部相关标准规范,着力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品味,努力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攻坚夺牌”到“常态长效”
自2017年,安庆市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后,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心从“攻坚夺牌”转移到“常态长效”上,积极探索建立文明城市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全市上下按照《安庆市文明创建常态化管理工作方案》,做好拓展延伸,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
在文明城市建设中,坚持“一把手”主抓,以上率下、高位推动,始终把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监督检查实现常态化。随着督查检查逐步实现常态化,通过闭环调度机制,跟踪问效,长期以来,影响群众生活、有损城市形象、久治不愈的陋习顽症得到全面整治,让城市面貌更新颖、更靓丽。
安庆市坚持常态长效开展文明创建,着力巩固创建成果,打造文明城市“升级版”,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迈向守正创新、提质增效新阶段。全市上下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城区菜市场“建改转”“飞线充电”整治、生活小区整治提升……以创城为抓手,在全社会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倡导新风尚,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推动“五大宜城”建设提供丰润道德滋养。
拳拳爱心润泽文明之城
近年来,安庆市大力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把评选身边好人与创建和谐机关、诚信企业、文明社区等活动结合起来,一大批城市美容师、出行安全使者、好婆婆、好媳妇等各领域好人陆续涌现,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着“好人安庆”建设。
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积极实施四大行动,加大“好人安庆”品牌塑造力度,实现了“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座城”的实际效果。截至目前,安庆市获评“中国好人”58人、“安徽好人”174人、“安庆好人”3859人。
一群人带动一座城,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截至目前,全市建成10 个县(市、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9个实践所,1537个实践站,并延伸设立763个文明实践点,实现了三级全覆盖,形成了“3 n”架构布局。
文明盛放花如雨,散入东风满陈仓。在文明实践这场没有终点的接力中,崇尚文明、追求和谐的安庆人民必将不断奋进,用文明素养升华城市品质、用民生温度彰显发展高度,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打造“升级版”、跑好“接力赛”,推动文明创建取得更大成效。(安徽经济报)